当前位置: 首页>>夕阳风采>>忆海拾贝
悲壮的英雄年代

2016-01-12    字体:   中   小】【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啥高?

  山高

  没有娃的心高。

  啥远?

  海远

  没有娃的脚远。

  啥宽?

  地宽

  没有娃的眼宽。

  啥大

  天大,

  没有娃的胆大

  这是陈忠实先生创作的小说《娃的心,娃的胆》里一名关中士兵对孙蔚如司令诵念的口曲儿。

  1939年6月,黄河滩头,1000多名陕西娃打光了所有弹药,同日本鬼子拼上了刺刀,展开了白刃战,在牺牲了200多名年轻生命后,最后被逼到黄河岸边180米高的岸上,面对鬼子的逼降,800多名陕西娃纵身跳进了彭腾的黄河,而这800多人是38军军长孙蔚如将军(陕西灞桥人)刚从关中招募的新兵,年龄在16到18岁之间,可以想象,他们的肌肉还在健长,少年的稚气还未褪去,美丽的梦想还期待飞翔,但是,最终他们选择了这样惊人的壮举—投入黄河,投入母亲河的怀抱,这是何等悲壮的一幕。

  孙蔚如将军在祭拜过阵亡的将士后,对黄河盟誓:“此仇不报,引颈自戕!”

  我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思索良久,我明白,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在那场守卫长城、抵抗侵略的战争中,正是这些英勇的战士、英雄的人民,用血肉堵住了敌人的枪弹,用信念摧毁了鬼子的野心,他们用英英魂谱写了一曲曲撼天动地的壮歌,筑建了一座座牢不可破的城墙,鼓舞了一个个热血沸腾的中国人。

  “赤膊条条任去留,丈夫于世何所求?窃恐民气摧残尽,愿把身躯易自由。”

  这是国民党爱国将领续范亭剖腹明志时留下的绝命诗,当中华民族面临危亡关头时,蒋介石还顽固地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对日奉行不抵抗政策,续范亭亲往南京呼吁抗日,蒋介石拒不纳谏。续范亭在拜谒中山陵时悲愤底写下了《哭陵》一诗:“谒陵我心跳,哭陵我无泪。瞻拜总理陵,寸寸肝肠碎,战死无将军,可耻此为最。腼颜事仇敌,瓦全安足贵?”救国无门,苦闷的续范亭在中山陵前剖腹自戕。为了唤起蒋介石的觉醒,唤起全国人民抗日,他愿放弃最宝贵的生命,这样的抗日决心,怎能不激起一个民族抗日的激情,这样悲壮的举动,怎能不令那些软骨头的人汗颜、羞愧。

  “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哭,石不烂,绝不半点改变!”这是一代名将张自忠将军抗战的誓言,当他被日军重兵围困,仍力战不退,最后身中七弹,弥留之际,张将军留下最后一句话:“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旋即拔剑自戕。就这样,一代名将怀着一颗滚烫的爱国心,躺倒在中华大地上,如同一株倔强的青松,轰然倒地,天地为之震颤,江河为之动容,人民为之恸哭。他的殉国庚激励着广大人民积极抗日,激励着中国将士英勇杀敌。

  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中,抗日联军通日寇进行了长达14年的顽强战斗。14年漫长而艰巨的斗争中,涌现出了很多令鬼子胆寒的抗日英雄,还有那一位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曾让日军狂傲的野心蒙上沉重的耻辱,面对凶残如兽的日军,抗联女战士展示了中华儿女骨子里最刚烈最雄壮的那一面。“未惜头颅新故国,干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这是视死如归的女英雄赵一曼抒发的抗日意志。在黑龙江的乌斯浑河,至今还流传着“八女投江”的故事,八女中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13岁,他们为了掩护大部队突围,主动吸引日伪军的火力。在弹尽之时,面对伪军的劝降,他们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集体沉江,誓死不屈。另据传,抗联一名女战士被敌人抓捕,敌人逼她说出其他战士的位置,他就咬断舌头,混着满口的鲜血,涂在敌人的脸上,敌人又让他写,他就一口一口的咬断自己的十指。此刻,用语言去赞颂这位战士,已显得苍白无力,当战士将生死置之度外时,当他用信念和意志支持她的血肉时,她已经是一尊催不烂的钢铁之躯。

  长城,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标志,当日军大举进犯长城一线时,29军官兵挥起大刀,冲入敌群,令鬼子在喜峰口“丧尽皇军名誉”,“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呐喊声从此传遍华夏,响彻云霄。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军人,宁可失去头颅,也不愿失去民族的尊严,他们浴血奋战,誓死杀敌。日军终于惊醒了。他们想要奴役中国人的梦想是无法实现的,他们太自负于自己的军事力量,自信与自己的残酷野蛮。而低估一个民族的力量,中国领土可以占据,但是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当敌人如获至宝的抓到马本斋的母亲,妄图逼降那位令日军胆寒的回民抗日英雄,马老太太在日军面前绝世七天七夜,慨然赴死。老人临终前,传出话告诉儿子:“你们打日本鬼子,我死也高兴。你们要是投降,我也不会或!”这是一位多么慈祥的母亲,又是一位多么倔强的母亲,这就是中国百姓的骨气。正是因为这样宁死不屈的母亲,才培育出那位顶天立地,铁骨铮铮的儿子,日军的残暴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痛,深深刺着四万万同胞的心,但更点燃了中国军民复仇的怒火,在这片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万众一心燃烧的熊熊烈火,日本侵略者必将烧的体无完肤,尸骨无存,当日本侵略者的铁骑踏上中国的领土时,也就踏上了他们自取灭亡之路。

  立马中条,长风起,渊源伐骨,怒目此裂,岛夷小丑,潢池耀武。锦绣江山被蹂躏,炎黄胄裔遭荼苦。莫逡巡,还步沙场,保疆土。

  金瓯缺,只手补;新旧恨,从头数。挽狂澜,做个中流砥柱。剿灭天骄伸正义。扫除僭逆清妖蛊。跻升平,大汉方隆,时当午。

  这首充满军人保家卫国、驱除贼寇的好奇和中心的词作《满江红》,是孙蔚如将军在中条山战场所作。

  70年前的9月18日,作为中国第六战区主要受降官的孙蔚如,蔑视地看着日本侵略者在投降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那双曾今屠戮万千中国人民,沾满血腥的双手,却在纸上颤抖着,那颗曾今昂的很高的头颅,再也太不起来了。9月18日,这是孙蔚如将军自定的,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了罪恶的侵略中国战争,而1945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第六方面军司令冈村宁次直三郎在投降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是的,9月18日,怎能忘记这个日子,沈阳城每年的9月18日9点18分都要开启防空警报。怎能忘记,侵略者在那一天发动的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难以愈合的伤痛,那3500万死伤的同胞,那30万无辜的冤魂;怎能忘记,在那场艰辛而又漫长的岁月中,在一寸寸血染的疆土上,演绎着那一幕幕悲壮的故事,那一个个鲜活的灵魂,那是一个悲壮的英雄年代。

  (西安市老年大学  王国庆)

 
【关闭本页】

 

版权所有:日博365投注网 陕ICP备14000191号  Email:lgjzhc007@163.com

技术支持:西安市委信息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