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是我儿时村人对苏州、杭州两城市的渴望与赞美。这在我小小的心灵上打下苏、杭是人间最美好城市的烙印。如何把家乡变成苏、杭已成为我终生的奋斗目标和梦想。在暮年之时、落叶归根的想法驱使我看家乡。现在,我很自豪地向世人说:西安就是苏杭,家乡已变天堂。……
我的家乡在西安城东姚家什字,属灞桥区红旗街办三殿村所辖。它东接白鹿塬、西临浐河,距西安东城门15华里。民间的“七里慢道八里坡、韩森寨离城五里多”之说,就指我村的位置与城区的距离①。我村自古以来就是风水宝地,东西、南北大路在此交汇。几户村人也在这里开店经生、小商贩也常出入,临村的人也来这里帮人拉车、搬运货物。1940年我出生在这里,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日本侵略者已占领了我国的半壁河山,把侵略矛头指向潼关。由3万多陕西愣娃组成的国民党军第31军,在军长孙蔚如将军(西安灞桥人)率领下开赴黄河东岸。以誓死保卫潼关、与家乡共存亡的决心在中条山与日军决战。经历三年的流血牺牲,陕军以2万余将士生命的沉重代价把10万日军死死地挡在大西北门外,使日本侵略者未能跨越黄河一步②。但日本军机从山西临汾起飞,对西安进行了多次轰炸。城区房屋建筑损坏严重,无数民众被炸死炸伤,市民的正常生活无法维持。在这种情况下,西安第二实验小学为了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和教学秩序,从市内迁到我村白鹿塬下的祖师庵庙内、村民称“二实验”。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该校迁回市内。我村的有知之士组成“筹校会”,报伪长安县政府、才结束了我村无小学的历史。
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华民族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被欺辱”的真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自由民主的道路,才能解放全人类建立新中国。人民政权建立后,特别是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使我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有村民近2000户、7000余人。再加上外来住户、务工人员和中小学校,人口已达两万。南、北、中三个殿已连城一片,13个村民小组道路全部水泥化。路灯通明、路旁植树种花,常年绿色,四季馨香。村貌整齐美观、村容干净卫生。过去陕西八大怪中的“房子一边盖、大姑娘不对外,锅盔象锅盖、宁吃辣子不吃菜。凳子不坐蹴起来”的旧习已全部改变。砖混结构的2至6层楼房代替了土房和窑洞。
村中现有中小学校与区职业教育中心。全民与民办幼儿园5所。各类补习班4所,使青少年及儿童受到良好教育。中老年活动场所4处,各类健身器材几十种,棋牌及广场舞不但满足了中老人活动的需求,使其才艺和爱好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政府对农村无地老年人的补贴、养老金与高龄补贴的发放,使老年人的生活得到保障。他们深感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本色没有变。村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所,卫生室、私人诊所、中西药铺各3所。村民不出村就能问病购药。这不但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还提高了村民的健康意识。再加上政府对农村人员医疗保险的实施、看病贵的问题也得到解决。
村东有绕城高速和西康铁路,纺织城火车站就在我村。村西对原有半引路扩宽绿化外,还新建“三环路”与“河滨大道”,五条道路将村夹在中间。公交907路车从我村始发,927、913、406、919路车从村通过。再加上今年即将动工修建的地铁5号线终点站也在我村,交通十分方便。我村已成为城中村。市政府的大绿大水工程彻底改变了我村的生态环境与自然面貌。白鹿塬西坡已被森林全覆盖。半坡原始人的生态环境与汉时白鹿塬有熊猫生存的条件已创造出来③。再加上浐灞生态区的建设与对浐河的治理、合能十里锦绣与高科麓湾在村西的开发与绿化,几十栋高楼与别墅拔地而起、与河对岸雁鸣湖、绿地集团相映而辉。三环路的美化、绿化与植被使家乡的居住环境、自然风貌、人文生态发生了根本变化,与想象中的苏杭还有什么区别呢?
村民已无地可耕,过上了城市生活。其收入不知比种地时提高了多少倍。2014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0余元。每户都有固定电话与手机,各种车辆占农户的30%以上。村民住的是楼房、吃的是自来水、看的是电视、玩的是电脑、睡的是席梦思、穿的是时装、用的是电磁炉,过着神仙生活。把过去民间流传的“有路无人走、有房无人住、十村九无烟”的俗话变成实话。
现在我村已是商贾云集之地。沿半引路及村中心广场已成为商业街,不少淘金者来此经营。现有饭馆百余家、超市九家、川菜馆5家、泡馍馆6家、快餐店4家。从蔬菜、水果、副食、粮油、肉禽蛋类到百货、五金、日杂、电器、水暖、建材与各种小吃等等应有尽有。早有早市、晚有夜市。不出村就能满足种种需求,这是我做梦也想不到的,而今已成现实。
家乡是西安的组成部分,家乡的天堂生活是西安的写照。经过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的建设发展,现在的西安已是一个美丽的城市。2012年市容面积达到3582平方公里、人口610多万④。形成东浐灞、西高新、南曲江、北经开新的国际大都市格局。在创建森林城市的总体规划下,对城区新建道路、公园、广场、商贸场所、居民宅区进行了立体绿化。形成“一屏、三轴、五环、十块、百廊、千点”的主题绿化框架。仅城区和灞桥区新增绿地面积750万平方米、896万平方米;浐灞生态区新增绿地面积7200亩,形成林地29000亩⑤。在郊区还建有20公顷以上公园、湿地等大型游乐场5处。并对80个公园、143条道路、630个绿地广场中的126个列入永久性保护名单⑥。城市绿化率和覆盖率达到35.6%、42.5%,人均占有绿地面积12.5平方米,实现了“绿满西安、花映古城”的美景。市民出门500米内就有休闲绿地广场⑦。
在“八水润西安”工程实施中,2013年新增湿地面积1.35万亩、生态水面6680亩。2014累计建成生态水面4.5万亩、人均4平方米。今年再增生态水面1.25万亩、湿地2.51万亩⑧。使“八湖十湿地与二十池”的水景观呈现在世人面前。使西安已成为天蓝水碧、道路宽敞、街头亮丽、绿树成荫、空气清新、舒畅宜居的城市。“八水润西安”不但美化了西安,而且引来了八方来客。仅2013年西安接待海内外游客人次突破亿大观、财政收入达500亿元⑨。
苏、杭城市为什么闻名天下,就是城中有林有水,形成园林景观与适合宜居的环境。现在的西安不但城中大绿大水,而且还有100个博物馆⑩。在市区步行不到5分钟就有一处文化遗迹,这不但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元素与秦人的民风民俗,而且更向世人突显了13朝古都西安的美丽与文明。
古城之美、还美在西安已成为国家级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文明城市。并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形象最佳城市等等称号。把西安国际大都市的人文之美、生态之美、发展之美、生活之美充分展显出来了。(此文获省征文三等奖)
(西安市粮食局灞桥粮食分局姚志儒 作者系民建会员、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注:(1)“七里慢道”是指白杨寨到韩森寨的路程。我村距白杨寨3里,韩森寨距城5里,这是村人进城必经之路。“八里坡”是指从我村到白鹿塬坡顶的里程。
(2)见《陕西老年报》2014.3.11
(3)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浐灞长歌》
(4)《西安晚报》2013.11.25
(5)《三秦都市报》2014.4.2;3.4 《西安晚报》2013.11.20
(6)《西安晚报》2014.6.18
(7)《三秦都市报》2014.3.9
(8)《西安晚报》2014.6.24
(9)《西安晚报》2014.1.1
(10)《西安晚报》2014.6.29